互聯網行銷

懂名詞不見得懂行銷,小心數據帶來的陷阱

在網路行銷這行久了,應該都會碰到這種情況「對方把專業名詞朗朗上口,像是Re-targeting、Native、Feeds..」好像知道這些名詞就等於是行銷大師了。甚至很多人好像把一些名詞記熟就可以對別人的行銷指指點點。全世界皆然,無論是台灣講得「網路行銷」,還是大陸稱之的「互聯網行銷」,都有上述情況,說來說去還是一個原因…. 行銷終究是想要消費者買東西,運用數據本身沒甚麼不對,但是過度的重視數據卻可能出現幾個問題…消費者的真正心意很難經由數字展現、數字判讀錯誤,以及…數字本身可能就有很大的問題。
換言之,有可能不看數據還好,看了以後反而跟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愈離愈遠,玩再多專業名詞當然也無濟於事囉!!

行銷愈玩愈複雜?看看行銷大師克勞德霍普金斯的做法

其實,如果有詳讀行銷大師克勞德‧霍普金斯的著作,就可以了解…其實行銷可能不是「愈玩愈複雜」。克勞德身處的年代雖然沒有網路,但是他的某些行銷手法,後來的行銷者還是不斷使用,像是「優惠券」、「AB測試法」(這個SEO行銷者應該都很了解吧!!)、「找出產品實際的特質」,簡單2~3招,就讓他成功讓不少品牌從此人氣居高不下。互聯網行銷理應如此,當然…平台、媒介有所差距,方法會有所不同,不過很多網路行銷或許覺得「跟風」、「堆疊關鍵字」就是行銷,但可以想見….同樣手法反覆為之,結果當然會大打折扣。也跟真正的「互聯網行銷」差之甚遠。